2011年7月29日 星期五

一只箱子能帶妳去哪裡


來倫敦後五年內第四次搬家. 
有一只IKEA的紙箱一路跟著我. 
今天看見2006年自己的筆跡, 寫在紙箱的海運單上,
依稀記得那時未知的心情, 在Surrey大統華旁的郵局寄出兩只箱子.
奶奶那時還留給我一床薄被, 說英國有暖氣, 不用厚重被子,
媽媽從台北給我買了灰藍色整套的單人床套組, 這兩樣我是隨身帶著.

決定獨自前往倫敦是做了決定後才開始害怕. 

從來沒住過宿舍, 身為寄居客, 做什麼都難.
我沒想過住家裡有多幸運, 房間像是我的城堡, 想裝飾什麼就能照著自己心意
想多買個喜歡的茶杯組, 海報, DVD, 多半都能找到合適的位子收藏它們. 
我媽是個念舊的人. 所以包過我和我弟的第一條嬰兒毛毯還收者,
幼稚園表演的綠色麗嬰房童裝(當然我弟和我妹也都穿了)也還在. 
我想我多少承襲了她的個性. 

'東西' 有我的靈魂. 所以要我遠行, 等於是把一部分的自己丟棄.
我沒有那麼瀟灑, 可以隨住隨丟, 隨搬隨買
紙箱內帶了的家當像嫁妝一樣陪我來了英國. 
當初以為讀一年書就會回台灣工作, 而因為不同事情一一發生, 
現在的我真的要結婚. 當年陪我來的被子, 湯鍋, 盤子還在, 
但搬家前夕的今天我丟了那時帶來的砧板, 還有其他繁瑣的東西.

越活越少東西, 有些人不喜歡囤積物品, 那令他們無所適從, 並且害怕. 
他們習慣以最少的物資過活. 不浪費, 也不寄情在東西上.  
我不能說他們沒有感情, 掌控的好的人, 應該算是真正有感情的人. 
把對物品的喜愛完全形而上化. 
是這樣嗎?

無論如何, 我的東西是越來越少了. 我沒有一個固定的家, 這讓我為難.
我還得流浪. 我得習慣丟棄. 我不知道我是不是應該努力記得, 
或是在我要丟棄的時候幫它們拍照? 

人的長大和成熟似乎是一種忘記的過程. 

我不想忘記. 

沒有留言: